查看原文
其他

开州惊现绸扇古画谱,精彩演绎临江香绸扇前世今生

2017-12-31 开州新闻社 开州新闻社
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o0527tlg2rk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一本尘封的古画谱

记录香绸扇发展变迁


日前,记者获悉有一本清光绪年间的古画谱收藏于我区一制扇世家。为一睹其真面目,近日,记者在民俗文化爱好者李小平的带领下,来到临江镇莲花街,找到了画谱主人——邓尊建。



听闻记者来意后,邓尊建十分热情。带领记者一路上到家中阁楼,原来这里竟隐藏着一处手工制扇的创作工坊。



“从18世纪中叶开始,我的祖上就开始了扇子生产生意。”邓尊建一边说着,一边拿出了一本线装宣纸古本画谱。



画谱长约两尺,宽约一尺,保存较为完整。透过老旧的书皮,让人忍不住想要马上翻开一探究竟。




黄色宣纸制作的封面上,赫然写着" 十竹斋书画谱" 几个大字。翻过封面,里面是一篇有关该画谱的序言:" 王宰十日一山五日一石,岂肖形之难哉?山有情,石有态,磅礴得之为难耳……" 。



画谱的落款为:" 光绪己卯夏至日,元和邱瑞麟玉符甫谨识。" 你能想到吗?这是一本有着138年历史的珍藏。


滑动查看更多图片


虽然经历了百年时间,但画谱里的石榴、兰草、荷花、梅竹等水墨画依旧色艳如昨,一诗一画的格局造册,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味和历史文化气息。



画谱中所展现的诗画精工细巧,寥寥几笔,或细描勾勒,或浓墨点染,造型生动形象,充满灵气。




而各作者所题诗句,笔走龙蛇,或隽永清秀,或凝重高雅,实为画谱精品。


四代匠人手艺相传

讲述临江香绸扇百年历史



邓尊建的这间创作室面积不大,却是“五脏俱全”。在案台之上,邓尊建手执毛笔,凝心创作。



只用了两三分钟,一幅颇有神韵的“虾趣”便跃然扇面。



香绸扇,选用山涧优质凤尾竹、上等丝绸为材料,采用传统削、钻、刮、漂、浆等72道手工、手绘、手书工艺精雕细凿而成。



它获得过省市级“优秀产品”、“消费者喜爱商品”等称号,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列为纪念专用商品。



关于临江香绸扇的由来,还有这样一段故事。


相传清道光十年,临江当地一个青年在湖北武汉当兵,发现每到夏季,当地群众都会用一种竹子和涂有桐油的纸做成油纸扇来避暑降温。他就将这门手艺带回了临江镇。但是桐油味道大,1989年四川美院提供技术改良,把油纸扇改为绸扇,经过漂白和上香工艺后,香绸扇不仅变得更美,而且散发着淡淡的黄桷兰香。一时间“洛阳纸贵”,香绸扇成为炙手可热的什物。



今年61岁的邓尊建是临江油纸扇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,其祖上四代都是制扇匠人。邓尊建的曾祖父邓祥章年幼时就接触油纸扇,并将纸扇手艺世代相传。发展到18世纪中叶时,邓家三兄弟创立了“邓三合” 牌扇子作坊,曾是临江的一块招牌!



临江扇的发展并不是顺风顺水。据邓尊建讲述,曾经有段时间,传统手工工艺费事费力,致扇子价格上涨,销量则呈下滑趋势。作为一大家子人养家糊口的手艺,大家纷纷担忧是否要放弃这门营生另谋出路,后来家人开会商议,一连讨论了几天,后来当家人拍了板,决定咬牙坚持下去。



1952年,“邓三合” 合并到临江油纸扇厂,邓尊建进入扇厂工作。忙的时候,邓尊建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开始画扇面,晚上十二点才能睡觉。



“六月天气热,扇子借不得。有钱买一把,无钱莫玩格。”邓尊建回忆说,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,油纸扇风靡一时,是老百姓消夏避暑的绝佳物品,家家户户人手一把扇子。发展到九十年代香绸扇最为盛行,每天都有各个区县的车子停在扇厂门口排队等候,待包装完整后一车一车的运走。



近些年来,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油纸扇和香绸扇逐步淡出视野,被电风扇、空调等现代工业取代。


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,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手工工艺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,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、触摸到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临江香绸扇会历久弥新,焕发出新的活力,成为一道更加珍贵的“开州名片”。


记者 / 编辑 曾宇

  推荐阅读  



201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候选人出炉,我区廖良开入选,快来为他们投票

开州温泉古镇一场热闹的民间坝坝宴正在上演……

鲜!开州“新贵”红肉脐橙等你去采,汁多味甜已远销国外

稀奇!开州这只母鸡接连产下三黄蛋,堪称母鸡中的“战斗机”

H5丨逐梦他乡开州人,回开州过一个幸福年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